企业因运营主体调整需将微信服务号迁移,导致用户 openid 全部失效。由于无法获取 unionid,作者利用微信官方 openid 转换接口,在迁移确认前 15 天内批量把旧 openid 映射为新 openid,并给出 Java 多线程示例,实现业务系统数据无缝切换。
借助开源跨平台工具 Stability Matrix,macOS 用户可一键部署 ComfyUI,免去繁琐环境配置。安装后拖放节点即可构建文生图工作流,在 M2 Pro 16G 设备约 12 秒出图,速度优于传统 WebUI,为 AIGC 创作提供高效、低门槛的本地化方案。
作者以 M2 Pro MacBook Pro 512G 为场景,因 AIGC 大模型与剪辑素材爆满,放弃高价换机与拆机扩容,改用外接 DIY 固态移动硬盘。为消除“尿袋”困扰,以倍思支架抬高机身,用 57mm Type-C 弯头短线与 3cm 魔术贴将 2T SSD 贴于 D 面,实现隐藏式稳固扩容,兼顾便携、散热与随时拆卸,成本极低且几乎不影响保修与美观。
无需 ComfyUI,在 macOS 本地用 Draw Things 即可极速体验 FLUX.1 [schnell]。该应用针对 Apple M 系列深度优化,下载模型后 15 秒~2 分钟出图,细节、构图与提示词理解全面超越 SD1.5,并支持 LoRA、ControlNet 等高级玩法,是 Mac 用户零门槛玩转最强文生图模型的首选方案。
文章系统梳理提示词高阶技巧:深呼吸、自我暗示、奖励、COT/TOT 思维链/树、少样本、模块化、ReAct、Prompt Chain、Prompt Tuning 及逆向工程,结合实例展示如何逐步拆解复杂任务、激活模型潜能并提升推理与生成质量。
文章系统梳理高效提示词设计原则与主流框架:先给出“清晰指令、结构化输出、条件检查、少量示例”四技巧,再强调“分步思考、先求解后结论”两策略;继而详解 OpenAI 六大策略。随后引入结构化提示词概念,深度对比 ICIO、CRISPE、BROKE、CREATE、COSTAR、BTBR 六大框架,指出其适用场景与组件差异,最终提醒“框架是辅助,自然交流是核心”,并强调 Prompt 迭代评估为大模型应用成败关键。
文章系统梳理提示词工程入门路径:先厘清大模型“博而不通”的特性与人类“慢而善思”的优势,提出“人机对齐四象限”合作法;继而给出指令、问题、角色、情境、创造五大提示词类型及教育、商业、开发等场景实例;最后提炼“清晰、具体、简洁”三要领,并演示用豆包、DeepSeek、Kimi 等工具快速完成简历优化、纸牌文案、课件生成等“AI 打工”任务,帮助读者零门槛让 AI 成为高效伙伴。
- « 前一页
- 1
- 2
- 3
- 4
- 5
- ...
- 9
- 后一页 »